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题春绮遗像

陈衡恪〔清代〕

人亡有此忽惊喜, 兀兀对之呼不起。
嗟余只影系人间, 如何同生不同死?
同死焉能两相见, 一双白骨荒山里。
及我生时悬我睛, 朝朝伴我摩书史。
漆棺幽閟是何物? 心藏形貌差堪拟。
去年欢笑已成尘, 今日梦魂生泪泚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突然发现已失去的人有遗像感到很惊喜,用心的看着它终日相呼而不得一应。
感叹余生孤零零的一个人,为什么一起活着却不一起死呢?
一起死了还能够在地下相见,我们的白骨还可一起埋在荒山中。
等到投胎出生时悬挂着我的眼睛,看着你每天陪伴着我研究书画史书。
紧紧关闭的漆黑棺材是什么?心里面你的声容相貌跟实际的的差不多啊。
上一次的欢笑早已是很久以前,梦魂中偶念旧事,亦不禁流下泪水。

注释
此:指遗像。
兀兀(wù wù):用心的样子。
对之:看着它。
嗟余:感叹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此诗是陈师曾为继室汪春绮所作,全诗纯用白描,感情跌宕起伏,是悼亡诗中的杰作。前二句,人虽已故,犹有遗像在焉,犹可朝夕相对,这是一喜,然终日相呼而不得一应,翻成悲怆。三四句承上,所悲者,留己一人苟活于世,“如何同生不同死”,问得痴绝。五六句再承上句,用顶真格,句法密不透风,然则即便同死,亦不得相见,惟留一双白骨没于荒山而已。六句间感情大开大阖,令人动容。后六句宕开一笔,极写夫妻感情之深。悬睛,本用伍子胥典,此处仅用其字面。伊人虽逝,音容笑貌宛在,而梦魂中偶念旧事,亦不禁流下清泪。全篇字字血泪,师曾可谓深于情者。

创作背景

  1914年正月十三日,陈衡恪的继室汪春绮猝然病逝,年仅三十一岁。在汪春绮亡故后,陈衡恪忽然发现了她生前的画像,在惊喜之余,发出无限悲凉的怀念之情,于是题了这首悼亡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北雪著·一首情诗一场爱·北京:九州出版社,2017
2、 陈耳东,陈笑呐编注·情诗·西安:陕西人民出版社,1997

简析

  《题春绮遗像》是一首七言古诗。诗的开篇开门见山,直抒胸臆;接下八句说诗人面对亡妻遗像,思潮起伏,浮想联翩;末两句宕开一笔,表面似离开遗像,实质上意脉贯通。全诗纯用白描,感情跌宕起伏,表现出诗人情感的曲折变化,悲喜交并,细腻而准确地描绘出他对亡妻的思念与爱恋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水调歌头·仇二以湖湘道远且怜余病劝勿往词以谢之

黄景仁 黄景仁〔清代〕

一事与君说,君莫苦羁留。百年过隙驹耳,行矣复何求?且耐残羹冷炙,还受晓风残月,博得十年游。若待嫁娶毕,白发人在不?
离击筑,驩弹铗,粲登楼。仆虽不及若辈,颇抱古今愁。此去月明千里,且把离骚一卷,读下洞庭舟。大笑揖君去,帆势破清秋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河中石兽

纪昀 纪昀〔清代〕

 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,山门圮于河,二石兽并沉焉。阅十余岁,僧募金重修,求二石兽于水中,竟不可得,以为顺流下矣。棹数小舟,曳铁钯,寻十余里无迹。

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,闻之笑曰:“尔辈不能究物理。是非木杮,岂能为暴涨携之去?乃石性坚重,沙性松浮,湮于沙上,渐沉渐深耳。沿河求之,不亦颠乎?”众服为确论。

  一老河兵闻之,又笑曰:“凡河中失石,当求之于上流。盖石性坚重,沙性松浮,水不能冲石,其反激之力,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,渐激渐深,至石之半,石必倒掷坎穴中。如是再啮,石又再转。转转不已,遂反溯流逆上矣。求之下流,固颠;求之地中,不更颠乎?”如其言,果得于数里外。然则天下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者多矣,可据理臆断欤?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云中至日

朱彝尊 朱彝尊〔清代〕

去岁山川缙云岭,今年雨雪白登台。
可怜日至长为客,何意天涯数举杯。
城晚角声通雁塞,关寒马色上龙堆。
故园望断江村里,愁说梅花细细开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